1950年2月17日,即新中苏条约签订3天后,毛主席离开莫斯科回国。斯大林随即电告苏联驻朝大使,通知金日成赴苏,商讨武力统一朝鲜方案,并特别要求“不要告诉中国同志”。
从1932年第一次见斯大林向其汇报工作,到1941年德国偷袭苏联,10年来,赫鲁晓夫一直是斯大林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直到希特勒入侵,卫国战争打响后,赫鲁晓夫接连遭遇了2次危机,其中一次,斯大林还生气地用烟斗敲打他的脑袋。 这,令他终身没齿难忘。
捷尔任斯基是个大公无私的人,深受这位伟大的领导者影响,亚戈达也没多少野心。然而,身处这样的位置无异于逆水行舟,你不想着“进取”,自然很快就会被人代替。果然没过多久,斯大林就选好了取代者——被称为“血腥的侏儒”的、几乎没有任何政治才华只会杀人的叶若夫坐 ...
关于苏联英雄称号,斯大林说他不符合苏联英雄的要求,他没在前线亲自作战过,他没有佩戴这枚奖章的权利。 实际上,别说是佩戴,斯大林一生都没有接受苏联英雄金星奖章,直到他去世,这枚奖章才被别在他的枕头上,出现在斯大林的葬礼。 而这枚有“锤子和镰刀”的金星奖章,在斯大林几乎所有照片中,他都佩戴着这枚奖章,而且只戴着唯一一枚。
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有苏联的斯大林、勃列日涅夫,以及俄联邦的普京。那么这3人谁更有资格被称为俄国新时代的沙皇呢? 斯大林,无疑是俄国百年 ...
斯大林是一个非常顽强的人,他不会甘心德军攻进莫斯科,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
在农业领域,赫鲁晓夫不仅将苏联持续多年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取消,还大力提倡“玉米运动”,力图解决苏联粮食短缺的困境。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的粮食危机,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而工业方面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国民经济混乱的情况,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还是没有触及到根本弊端。
我们都知道,1945年斯大林在出兵东北,对付日本之前,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让外蒙独立。斯大林的理由很简单,他认为中苏之间必须要有缓冲区。一旦中国发展壮大以后,如果没有这个缓冲区在,那对苏联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因为南方随时可以出兵北上,切断 ...
俄罗斯记者谢尔盖·谢林在其新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普京则将只会为俄罗斯“留下一片废墟”。这位流亡在外的记者称,卡扎菲之死让普京感到震惊,并使他认定西方正在追捕自己。因此,普京必须尽可能自救,而不考虑这会给俄罗斯或全世界 ...
在 1830 年和 1863 年的反帝国起义后,许多波兰人被驱逐到这里,在该地区留下了天主教社区的重要遗产,这就是为什么它也被称为“西伯利亚波兰”,现在的圣若瑟教区由白俄罗斯主教基里尔·克里莫维奇 (Kiri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