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国防研究,要有‘竖着进去,横着出来’的决心。” ...
吴哲,是老A集训考核中的高材生,唯一一个军事、外语双学士,光电硕士,而且还是以少校的身份参与集训。作为宿舍内级别最高,学历最高的他,平时常把一句“平常心”放在嘴上。很多时候也充当和事佬的角色,既要缓和拓永刚的情绪,又要照顾成才和许三多的心情。在射击训 ...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爆炸时的火球。(新华社资料照片)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甲种分离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3位“两弹一星 ...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长知识!20世纪60年代,随着众多科学家的加入,中国的原子能事业进入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的新阶段。原子弹的研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理论设计。邓稼先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当时中国仅有一 ...
其次是为了解决实业发展中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通过创办职业学校或专修培训班,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日本甲种师团究竟有多难打?难怪抗战老兵都不愿意看抗日神剧 ...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当天傍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喜讯,《人民日报》随即出了号外:《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天的头版头条也刊登了这一消息。蘑菇云和《人民日报》号外 ...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鲜有人知的是,原子弹的“心脏”——用于浓缩铀-235的关键部件“甲种分离膜”出自上海冶金研究所的杏佛楼。当时全世界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美国、英国和苏联,我国必须自力更生!
1985年,李际均由乙种师师长被提拔到38军当军长一事,成为了军队里的一件“特大新闻”。
今年,嘉兴大学迎来办学110周年。回望来路,弦歌不辍百十载,学校历经数易校址、几更校名,两校合并、四校融入的发展变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在一次次跨越发展中,创造瞩目成果,培养栋梁之才。
旅行生活 on MSN1d
承载归侨爱国爱乡之情
糅合南洋闽南风格的厦门华侨新村承载归侨爱国爱乡之情众多华侨卖掉国外房子车子,携家回厦安居,带回侨汇投资企业发展经济文本报记者陈冬通讯员刘莉丽图厦门市档案馆提供(除署名外)厦禾路商圈,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陈毅安与李志强心心相印、十分恩爱。从恋爱到结婚直到壮烈牺牲,陈毅安在戎马倥偬的短暂革命生涯中,给妻子李志强一共写了54封家书。这是一封1927年4月10日的家信,陈毅安在信中这样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