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底,胡适之父胡传受命考察海南黎峒,张之洞拟让他当琼军营务处总办,胡传最后因感染“瘴气”返回广州。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张之洞档案中,保存了张之洞与胡传、海南地方官的往来电报,可补胡传海南日记与胡适回忆之不足。
在张之洞看来,虽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希望在转折点中的中国维持儒家文化的核心地位,维持住“道统”,在认同它的慈禧太后等保守派势力眼中,则是维持清政府的统治地位,但这以理想其实附着在非常现实的环境之中,那就是科举制度。
抗战时抵达重庆担任荷兰驻华领事馆秘书的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
张之洞是晚清名臣、曾任湖广总督,但他一生对上不搞贿赂,对下不搞摊派,平素最恨贪官污吏。据说他去世时,“家无一钱,惟图书数万卷”。每到过年时,张之洞家中没有多余的钱,他就令人用皮箱装些值钱的东西去当铺典当,换一些过年的钱。等过完年,手里有钱了,再把皮箱赎回来。这事传到了光绪帝的耳朵里,他问张之洞:“是 ...
清朝灭亡前夕,辜鸿铭用英文撰写了一本书——《中国的牛津运动》,中文名为《清流传》。在书中,他将清帝国的翰林院比作英国的牛津大学,将同光之际的清流运动比作19世纪中期的天主教复兴运动。他说,“我要讲述我们为中国文明事业而背水一战的故事”;“我们艰苦战斗了三十年,但我们的事业已经失败”;“我战斗时跟随的将 ...
谭嗣同是百日维新的领军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在慈禧太后准备派人捉拿他的时候,本来有机会逃走,他却选择了留下,决心成为清朝变法留血第一人。
清朝灭亡前夕,辜鸿铭用英文撰写了一本书——《中国的牛津运动》,中文名为《清流传》。 在书中,他将清帝国的翰林院比作英国的牛津大学,将 ...
年轻的光绪皇帝急于了解西方,1891年后一直对英文保持兴趣。甲午战争后日军攻占旅顺,消息传回日本后,大约40万人涌进上野公园庆祝。1896年,李鸿章访美时接受《纽约时报》专访,他问美国记者:“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而我只对其中部分有所了解。其 ...
在清光绪之前,漠河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山深林密,冰雪连天。光绪三年(1877),鄂伦春人在那里发现了金矿。这个自然界赐予的财富立即招来了各国淘金者的垂涎,他们不断过来盗采金砂,最盛时聚集了六七千人,甚至建立了所谓“热尔图加共和国”(或称“阿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