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为要,创新为魂。浦北县以科技创新赋能陈皮产业发展。2月14日,随着浦北陈皮智能公共仓的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该县 ...
朱瞻基即为明宣宗,是明朝第5位皇帝,在整个明代16位皇帝中间,他还算得上是一位比较贤德的皇帝了。甚至,在中国古代数百名皇帝群里,也能进入好皇帝系列中。
苏轼在徐州的文学创作延续密州期而又有新变。苏轼《答陈师仲主簿书》提及友人陈师仲曾为其编《黄楼集》,可惜已佚。据管仁福先生《苏轼徐州诗文辑注》统计其间可编年者,诗歌193首,词21首,文116篇,共计330篇。词作继承密州以来的清旷豪迈之风,如《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又如《永遇乐·明月如霜》“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后 ...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 ...
1933年,上海通志馆编纂胡怀琛撰《上海学艺概要》一文,将中国画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发生的新变化称为“国画复活的运动”。他认为,这一运动是后五四时代本土文化艺术对外来冲击的积极回应,反映出中国画家在反思和调整五四时期激进的反传统态度,主张坚持民族艺术的立场,努力探索构建新中国画的现代形态。中国画家重新建立起文化自信,在发扬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长处的同时,中国画由“美术革命”的对象,转为“美术革命”的 ...
没有更多了 ...
惠州、儋州常和陶诗,亦以古体居多。可见,徐州期是苏轼从酷好近体到偏重古体的转折期。这种变化原因大概是心态变化而使其更倾向自由洒脱的表达。此外,徐州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古迹,也拓宽了苏轼的创作视野。 二是文章创作丰硕,名篇佳作为后世推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