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多位专家认为,央行“缩表”主要由于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2025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取向不变,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在2月11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33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由于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33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逆回购操作,由净回笼转为净投放,但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天的隔夜价格居高不下,与7天期资金出现倒挂。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各科目变化来看,一是可以发现央行缩表主要发生在降准后,表明缩表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二是可以发现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疯妈妈竟然撕咬亲生儿子,实在太惨了 ...
2024年中国央行缩表约1.65万亿元,是2016年以来央行资产规模减少最多的一年,由此引发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
这一数据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央行缩表常会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有专家解释。不过,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现阶段我国央行缩表和扩表与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央行缩表不等于紧缩。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最新数据显示,长短端出现倒挂。2月13日,7天期SHIBOR报1.7630%,一个月期SHIBOR报1.7190%,低于7天期报价。而7天期SHIBOR又低于隔夜SHIBOR,后者最新报1.8270%。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货币当局总资产为4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431亿元,规模收缩引发市场关注。对此,多位专家认为,央行“缩表”主要由于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2025年,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取向不变,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现阶段,我国央行缩表和扩表与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货币政策法定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央行实现目标时,会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