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在當地星期一點算選舉人票, 當日美國國會大廈安保措施顯著加強. 國會正式確認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總統, 就職典禮將於本月20日在華盛頓舉行. 根據選舉程序,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舉行聯席會議, 由美國現任副總統、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主持. 她依次序遞交各州及華盛頓特區的選舉人票投票結果, 由兩名參議員和 ...
美國去年11月工廠訂單減幅大於預期, 第四季企業設備支出似乎有所放緩. 美國政府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 由於商用飛機需求疲弱, 去年11月美國製造的商品新訂單下降, 而第四季度企業設備支出似乎有所放緩. 美國統計局表示, 工廠訂單下降了百分之0.4, 而10月份則向上修正至增長百分之0.5%.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上周調查顯示, 去年12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升至九個月新高, 工廠生產在萎縮數月後出現反彈.
美國聯儲局理事庫克(Lisa Cook)表示, 鑒於美國經濟穩健, 而且通脹比之前預期的更加堅挺, 聯儲局可以謹慎對待進一步減息. 她仍然認為將政策利率向更加中性的立場調整可能合適. 庫克在密歇根大學法學院發言時, ...
美國國防部表示, 已將遊戲和社交媒體大型企業騰訊(0700.HK)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 300750.SZ)等中國科技巨頭, 列入涉嫌協助中國軍方的企業名單. 根據美國《聯邦公報》發布的通知, 每年更新與中國軍方合作的公司名單, 指定了134間公司. 有被指協助中國軍方的中國企業強調, 不與任何國家的軍方合作, 並會要求美國國防部重新考慮指定與中國軍方合作的公司名單, 認為是錯誤的. 美國國會議 ...
特朗普說,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引用了根本不存在的所謂匿名消息人士, 指他的幕僚正研究一些關稅計劃, 將適用於所有國家但只涵蓋關鍵進口商品, 這與他在2024年總統競選期間所作出的承諾明顯不同. 特朗普澄清這是錯誤報道.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 (Pierre Trudeau)在當地星期一早上召開記者會, 宣布辭任自由黨黨魁, 留任總理直至選出繼任人. 53歲的杜魯多由2015年開始執政, 上任時屬加拿大歷來第二位年輕的總理, 並兩次連任, 成為加拿大任期最長的其中一位總理 ...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當地星期一早上舉行記者會, 宣布辭任自由黨黨魁, 留任加拿大總理直至選出接班人. 杜魯多早上已會見總督瑪麗西蒙, 要求批准國會休會至3月24日. 53歲的杜魯多由2015年開始執政, 上任時屬加拿大歷來第二年輕的總理.近年民望低迷的杜魯多內外備受壓力, 原本擔任副總理兼財長的方慧蘭, 上月突然宣布辭職 ,並表明與杜魯多有分歧, 令杜魯多陷入下台危機, 多名自由黨國會議員其後公開要 ...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表示, 他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通過代表進行過交談, 他相信他們會相處融洽. 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他正和習近平進行溝通, 他們一直在通過雙方的代表進行交談. 特朗普形容習近平是一個強大而且有力量的人, 在中國受到尊敬. 即將就職美國總統的特朗普認為, 美中兩國可能會相處得很好, 但強調, 這種融洽關係必須是雙向而行. 他又再次指責中國在經濟上「剝削」美國. 特朗普早前邀請習近 ...
面對下台壓力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 將在當地時間星期一上午舉行記者會, 可能會宣布辭職. 加拿大傳媒早前報道, 杜魯多會在星期三, 召開全國黨團會議前辭去黨魁職務, 即意味他會辭任總理, 最快就會在當地星期一宣布請辭. 報道引述消息稱, 杜魯多認為他需要在黨團會議前宣布決定, 避免外界認為他是被黨友逼宮. 目前未清楚他是否會立即離任抑或 繼續擔任總理, 直至選出自由黨新領導人. 53歲的杜魯多在20 ...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即將舉行記者會, 據報將宣布辭職. 杜魯多將於當地周一上午10時45分, 即本港時間晚上11時45分召開記者會. 加拿大廣播公司引述消息報道, 杜魯多將宣布, 他打算辭任自由黨黨魁一職, 但在該黨選定接替人選之前, 他將繼續留任. 加元兌美元擴大升幅, 最新報1.4289加元, 日內升百分之1.1.
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 12月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初值為百分之2.9, 市場預期為百分之2.6. 德國12月HICP初值較前月上升百分之0.7, 市場預期為上升百分之0.5. 德國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初值為百分之2.6, 市場預期為百分之2.4; 較上月跌百分之0.4, 預期為上升百分之0.3.
日本製鐵和美國鋼鐵計劃就交易受到干涉提出訴訟. 日本製鐵晚上宣布, 已提出訴訟, 要求裁定美國總統拜登下令禁止日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措施無效. 不過, 面對總統握有很大決定權的國家安全, 這一阻止收購的理由, 要想勝訴將非常困難. 日本首相石破茂今天在新年記者會上強調, 美方必須明確説明, 為何日鐵收購美鋼存在安全保障方面的風險, 否則無法展開對話. 他將強烈要求美國政府採取措施, 消除日本產業界 ...